我国的十个将军县包括:湖北的红安61位将军,安徽的金寨59位,江西的兴国56位,湖南的平江52位,江西的吉安45位,江西的永新41位,湖北的大悟37位,河南的新县36位,安徽的六安34位,以及湖南的浏阳30位。金寨县以59位将军的数量荣登全国第二,被誉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重要发源地。值得一提的是,洪学智是我国唯一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,他的故乡正是金寨。然而,金寨县的前身则是立煌县,成立之前是由安徽与河南交界的五个县域合并而成,其中近一半的区域曾经归属河南省。县初成立时,它隶属于河南,但很快又划归安徽,这一过程使得许多原本是河南籍的将军身份变成了安徽籍,令人不免感到惋惜。
在1932年之前,金家寨只是安徽省的一个小镇,孤立于鄂皖豫三省交汇之地。那时,红军在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,但却也遭遇国民党军队数次围剿。然而,英勇的人民军队屡次击退敌人,捍卫了革命的阵地。
展开剩余68%在当时的革命根据地地图上,尽管金家寨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,凭借其险要的地势,还是特别被标注出来,可见敌我双方为了争夺这片战略要地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斗争。
进入1930年,红军明智地将鄂东、皖西及豫南三块根据地连接起来,成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,红军势力不断壮大,逐渐形成规模。
1932年5月,蒋介石亲自掌舵,总指挥30万大军对鄂豫皖根据地展开了第四次围剿。因为国民党的几次围剿均以失败告终,这让士气骤降。为了激励手下与红军拼搏,蒋介石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:谁能率先占领鄂豫皖苏维埃的军政中心——金家寨,就可以以己名命名并设立新县。可惜由于种种原因,红军这次失败了,被迫撤离大别山地区,随后成立了立煌县,以卫立煌的名字命名。
到了同年10月,围绕金家寨,六安、霍山、霍邱及河南的固始和商城五个县共计划设立55个保,组建了新的立煌县,归属河南省第9行政督察区。然而,不久后的1933年3月,立煌县便划归安徽省,此后成为安徽的一部分。综合来看,金寨县在河南省的历史仅维持了约五个月,至于为何划给安徽,至今仍是一个谜。
1947年,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,重新收复了立煌县。因该县是由安徽与河南边界五个县共同组成,成立已有15年,因此选择继续保留。然而,由于其县名源自人名,便无法继续使用,于是以县城的地名金家寨的简称,重新命名为金寨县。
时任县长白涛亲自撰写文章,声明:“查我金家寨,大别山中心。革命根据地,中外有威名。立煌本战犯,不应留臭名。改名金寨县,历史面目真。”从此,金寨这一正式名称沿用至今。1954年,因治淮工程修建梅山水库,金家寨遭洪水淹没,县城也随之迁往梅山。昔日繁华的金家寨,最终随着历史的洪流无声沉没,往事如风,逝去无踪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